凱文·林奇曾說“每個基地,不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學校應重視景觀的設置,強調自然、強調文化、強調特色,從而使整個校園呈現出景觀化的特點。
學校在進行環境規劃時,以環境品質的提升為目標,以人本圭義為立足點,強調文脈的傳承。既注重校園文化,又尊重校園歷史,通過環境再創造,協調新舊景觀,形成有機的校園整體,實現校園環境、功能、經濟、技術的優化,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環境,從而突出校園的特色、創建學校品牌。
文化氣息濃郁的園景小區強調環境、功能、文化、技術的優化,使彼此能協調發展,互為補充,從而體現校園建設的和諧。最終通過對環境的景觀化處理,使景觀呈現人文韻味,并能寓教于樂,從而讓師生在校園中既能夠感到感官愉悅,也能夠盡情地娛樂、交流、休閑,起到削減壓力、放松心情的作用,并最終升華成一種文化潛力——場所精神。
園景小區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它提供了空間場所,記載了歷史滄桑,展現了校園精神,孕育了校園文化。園景小區環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校園文化。以湖光山色聞名的武漢大學借校園山林植物配植,將校內各區以集中栽植的樹木花卉命名,如櫻園、梅園、楓園、桂園等,從而形成特色鮮明的校園。豐富多彩的植物及景觀所蘊涵的人文寓意,也烘托了其自由、開放、活潑、創新的學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