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傳承和創新優秀文化,發揮校園文化重要功能,商洛學院以實訓為突破口,搭建人文素養實踐平臺,讓學生在提升素質全面發展的過程中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受益者、傳承者和傳播者,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取得成效
——創新機制,搭建平臺,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技能普遍提高。為了提高全校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2003年,該校中文系結合其專業特點成立了“中文系學生技能訓練中心”,主要面向該校學生開展禮儀、普通話、書法等方面的培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訓練相結合,提高了綜合素養。2009年該校依托中文系,成立了“商洛學院大學生人文素養實訓中心”,設置十個部,每一個部重點訓練一項技能和一種素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報。學生在技能訓練中體驗感受祖國文化的美妙。經過10年的探索和完善,“實訓中心”不僅成為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平臺,而且也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優質載體。
在近年來的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中學生達到二級甲等水平以上的學生人數穩步提升;在2012年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專業委員會主辦、《語文學習報》報社承辦的第六屆全國語文教師讀書競賽活動中,該校共有23人獲得了多個獎項;在2012年“全國大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中,1名學生獲得一等獎,1名學生獲二等獎, 3名學生獲得三等獎;在“西安高新‘挑戰杯’陜西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1名學生獲銅獎;5名學生在“挑戰杯”陜西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銅獎;在國際藝術家音樂與舞蹈協會主辦的第43屆意大利貝利尼聲樂大賽中,學生陳穎獲得優秀獎。
商洛學院“實訓中心”各部室開展實訓活動
——保障有力,運行規范,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校園文化作品。為更好地推動實訓活動,該院投入30多萬元建設了禮儀實訓、才藝實訓、會務實訓室等五個實訓室,并配備了相應的實訓器材設備,為實訓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該院還先后出臺了《人文素養實訓中心章程》、《人文素養實訓中心管理辦法》、《人文素養實訓中心指導教師管理辦法》、《人文素養實訓大綱》、《魅力學生評選辦法》等文件,學院根據實訓需要,在校內外聘請有一定實訓經驗及特長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為學生傳承優秀文化、拓展專業技能、培養個人特色提供指導與幫助,從而把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做實在、做具體。
通過實訓,該院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校園文化作品。學生以自編自演的形式,再現經典作品,先后編寫并演出了《雷雨》、《哈姆萊特》、《偽君子》、《羅密歐與朱麗葉》、《茶館》、《我的一九一九》等作品,在該校引起很大反響;在實訓過程中,學生結合身邊事例,創作了一批反映大學校園生活、貼近師生的相聲、小品,在全校師生中廣受歡迎;通過組織經典背誦、讀書評論、讀書季、原創作品等系列活動,經過長期積累,該校學生出版了《丹霞暢歌---學生作品選萃》、《我們二十歲》、《三十七度感情》、《影子里的陽光》等學生優秀作品集。
商洛學院“實訓中心“學員風采展示
——擴大影響,形成品牌,為社會輸送了一批高素養應用型人才。該院“人文素養實訓中心”以各部為基本實施單位,本著“一部一品”的理念,通過各具特色的實訓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不僅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個人綜合素質,也打造了一批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如定期舉辦挑戰主持人大賽、經典詩詞誦讀、校園歌手大賽、書畫比賽、相聲小品大賽、話劇表演等,還有“魅力學生”、“青春榜樣”的評選活動等,都已成為全校師生樂于享受的一道道文化大餐。該院眾多學生利用平臺,提升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骨干,為社會輸送了一批高素養的應用型人才。他們中有教師,有記者,有公務員,也有電視臺的主持人。在工作單位,他們均以較強的工作技能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受到青睞,在各自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一番成績。從“實訓中心”走出的中文系學生王帥在全省高校學生中脫穎而出,被評為“陜西省高校感動校園十大人物”。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