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學院一直以來都很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其中,萬里的“四季歌”(綠色萬里、科技萬里、人文萬里、國際萬里)還獲得了教育部校園文化建設優秀獎。近日,筆者(以下簡稱“記”)有幸就構建校園文化方面的問題采訪了浙江萬里學院團委書記謝瑩瑩老師(以下簡稱“謝”)。
記:謝書記,您心目中理想的校園文化是什么樣子的呢?
謝:我認為一個合格的校園文化,應該從師生和學校兩方面來考慮。校園文化活動不但要使學生,應該是使所有的師生在校園活動所營造的文化氛圍中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己。從一定程度上說,校園文化活動體現的是學校發展的價值取向,同時在各個活動中也增強了整個學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等軟實力,有效整合了學校內部的部分力量和資源,為學校各項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與動力。
有教育家指出,一流大學就是等于特色大學,國外的一流大學也已經充分驗證了這個道理。所以任何一所大學的發展都要追求自己的特色,最好是其它學校不容易復制的特色。校園文化特色或者說校園文化品牌就是質量就是優勢就是競爭力。另一點就是要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主人翁的作用,從而變消極思考為主動思考、變消極參與為主動參與,達到兩萬余名萬里學子共建萬里文化的盛況,進一步突顯萬里學子在整個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
記:萬里常常在說,在構建魅力校園文化方面,要凝練具有萬里特色的校園文化。那么,萬里的校園文化有什么特色和閃光點呢?
謝:萬里的校園文化特色是以學生需求為根本出發點;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結合第一課堂教育;追求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的統一。在服從于學校整體發展戰略的基礎上,顯校本特色,創萬里品牌,進一步提升我校文化建設的綜合競爭力。通過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傳播“文化多樣性”概念;提高全體萬里人的文化敏感性;培養教師與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簡單地說,就是特色、創新、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我校的校園文化不但成系列,而且成規模、貼合實際、注重創新,包括活動組織形式的創新,如雷鋒公司開創了青年志愿者組織管理模式的先河,組織內容的創新,喚青社加盟美國紐約綠地圖協會,成功繪制全國首張城市綠地圖。
記:從建校到現在,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經歷了怎樣的也完善和改進呢?
謝:一、校園文化活動的內涵上從綠色、科技、國際、人文專題化逐步走向四者融合,即在同一項目中既體現人文色彩,又有科技含量,同時兼具國際化和生態化,使活動質量和活動育人效果得以大幅提升。
二、校園文化活動的模式上從校級層面統攬組織,逐步走向“主會場+分會場”模式,倡導學院文化和基層組織的活躍度以及學生的參與面。
例如國際萬里的傳統與創新:2003年10月,在原有“英語文化節”的基礎上,以“拓展國際視野,培育國際意識”為主題,致力于培養學生對世界文明的理解力、胸襟、氣度,我校推出了“國際萬里”系列活動。“國際萬里”通過開展語言、視野、思維三個層面的系列講座、展覽、競賽,著力于培養具有世界公民意識、國際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在每年10月,廣大同學致力于熟練運用國際語言,廣泛通曉國際知識,正確理解國際文化,準確掌握國際規則,提升自己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競爭、合作與共事的能力。
記:我們學?,F在是東西兩校區并行的管理方式,兩校區的模式有它的有利之處,但也給很多學生活動帶來了不便,我們如何保持這些活動的影響力呢?
謝:任何事物的發展運行都有一個聯系性,不能一味地遵循統一模式或各自發展。高校多校區、多地區的辦學格局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求之一,東西校區的文化建設的確存在一定的差異,西區的校園文化發展得相對成熟,但東區的校園文化也自有其準軍事化文化精神與文化傳統的特色。地域概念中的“距離”對于校園文化建設既是一種限制也是一種互動。只要始終堅持以我校“育創新性人才、建創業型大學”為發展目標,發揮個體特色;以現代化信息網絡建設為手段,加強文化溝通;同時不斷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的形式與載體,做好兩校區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等,都是保持校園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措施。
記:多年來,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動,如綠色萬里、科技萬里、人文萬里等品牌活動。您能談談這些活動是如何傳承與發展的嗎?
謝:一、綠色萬里設置在三月,是建立在學雷鋒活動日、植樹節、消費者權益維護日等傳統節日的內涵的基礎上的,育人目標逐步從生態綠色過渡到人文綠色,從關心自然和環境保護到關心身心健康、人際和諧、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
二、科技萬里設置在五月,是建立在五四精神的基礎上,繼承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通過“挑戰杯”等學科競賽為載體,實現對學生科學精神、學術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培養。
三、國際萬里設置在十月,是建立在學校原有的英語文化節的基礎上,并與學校的國家化辦學進程與時俱進,接軌諾丁漢大學,服務寧波國際化城市創建,培養萬里學子具備世界公民素養,為實現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培養目標服務。
四、人文萬里設置在十二月,是建立在紀念“一二。九”運動的基礎上,較為注重學生的愛國情操、民族精神的培養,其內涵逐步延展為包羅傳統文化、愛心文化、公民道德、文學藝術、人文精神的培養。
我們所有的校園文化活動的宗旨只有一個:就是關注并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而每一位學生對于自己也都有這方面的明確要求,所以說除了通過平等交流觀念、表達想法之外,我們的校園文化活動本身的目標指向是最吸引學生關注的,這也是活動能傳承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您是怎樣看待大學生社團的呢?
謝:相比于學生會和社團組織,也許社團的特質才最能反映一個學校的整體文化特質。社團同時也是大學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校共有七八十個學生社團組織,從注重學生內涵培養的書法、篆刻協會到傾向就業創業的會展研究協會、物流協會,可以說覆蓋面非常廣。社團由于其制度要求相對寬松,所以它足以賦予校園文化建設更多的創新元素。同時也是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良好平臺。
對于學生社團,學生如有有能力和興趣的,我們就放手給學生,但是如果出現方向性問題的,我們要及時修正。
記:您能談談團委在構建校園文化的過程中起的作用以及這學期我校團委的工作重點嗎?
謝:我們團委在構建校園文化過程中主要起的是組織、引導作用。通過有計劃地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拓寬學生的活動領域,提升活動層次,在團委與學生的互動中達到激發大學生的創造激情,增強他們創新能力、團隊精神、磨練意志、塑造品德。
這學期團委工作中有關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重點是,結合綠色萬里、科技萬里以及青年志愿服務等活動接軌世博。
記:謝謝學校對校園媒體的大力支持,同時也感謝謝老師您能接受采訪。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