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動態活動文化是一所學校適應社會發展,體現多元多樣性選擇的育 人文化,它既包括聲樂、器樂、棋類、登山、科技等開發潛能、激活興趣的學 生社團,還包括社會調查活動和校外愛心公益活動等深度的社會參與行為。它 通過課外活動文而化人的氛圍營造,打通了學校文化和社會文化之間的通道, 在充滿特色的活動文化陶冶中,激揚生命,擴展視野,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 發展提供生命能量;它通過科技興趣小組的活動,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發 現、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它通過公益活動、報告會、演講會等方式體現“以 德育人”理念,弘揚人性中悲憫、善良、寬容、合作等美好品質,培育學生 “求善尚美”的人文情懷。
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氣質和學生個性的價值取向,往往和學校動態的校園文化有著直接的關系。動態校園文化的社會性,在于活動底線的尚德性,動態校園文化的多樣性,在于學生接受選擇的自發性;動態校園文化的審美性,在于適應社會變化的跟進性,因此,動態校園文化往往又是反映學校特色內涵和人文價值取向的睛雨表。在這里特別要指出,活動文化氛圍的營造,不是為了渲染氛圍而活動,而是為了增強能力。這里所說的能力,不僅是技術和視野的開闊,重要的是在活動文化的開展中,不管是藝俸的,還是知識性的都要有一個底線,即“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新規。 “德育為先”的規則不只是《國家教育綱要*的導向,也是提升生命質量、日后走上社會做人做事的標準。今天很多學校“很熱鬧”,學生也得了很多大獎,但學校對學生要求的都是悟性的提升和技藝的嫻熟,誤認為學校的活力就是增強學校的藝體特色,往往忽略了育人的根本,就像對待唯智的分數一樣,為了分數不惜一+iJ f弋價,這樣傲的結果,看起來好像是學校分數考得很高,然而由于分數的功利性,往往使學生成為“有知識沒文化”的“半拉子人”。今天要求校園文化活動要有“德育為先”的底線,正是對唯分價值取向帶來弊端的反省和總結。
文化是人類邁向自由的生存方式。人類總是以精神的超越性和文化的創造性改變當下的狀態,激發生命和生活的情懷。校園文化的生成和升華同樣體現著教育工作者執著于教育理想的虔誠創造。隨著“千校一面”辦學格局的打破,學校的個性開始覺醒,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由此帶來更加多姿多彩的動態校園文化。它的載體是活動,靈魂卻是精神,它以“德育為先”理念幫助學生跟進時代超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