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時代,文化興校和“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 (胡錦濤)的號召,使學校的發展正在經歷著前人未曾經歷過的文化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考驗。 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確立辦學精神的要求,其次規劃價值取向目標愿景的意愿,再次立足內涵特色體現人文意境和使動態靜態校園文化朝著“現代化教育”理念思想進發的規則秩序,使校長的專業素養經受前所未有的職業境界和職業操守層面的挑戰。
校長的職業境界如何適應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已不是以往抓分數、抓教研、抓管理的經驗所能承擔的。它首先要求校長樹立起一個高尚的教育精神作為文化方向的引領,用精神理念表達校長文化的意志并用內涵特色表達的價值取向和來者對話,以此使人們感到,校長文化的職業境界不在于干了多少事,而在于做的事能有多大的社會價值。而校長的職業操守不是生活上不腐朽、工作上不腐敗,而是要求校長“自覺把教育改革發展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去謀劃”(劉延東),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態勢引領下,樹立起文化興校、文化育人、文化行政的教育理念,這既是顧及學生生命質量提升的走向,又是教育的社會倫理道德表達教育規則秩序的著眼點。我們曾有“落后就遭人白眼”的認識,但對現在“友展必講文化的價值”的深刻性未曾準備充分;我們也有全黨重視教育的優勢和全社會關心教育的傳統,具備在發展中藐視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但用文化的方式培養有靈魂的人,用教育規則體現育人規律的光輝,用學校文化發展戰略統領發展的命題,卻顯得準備不足。而這一切,都有待校長憑智慧拿出適應本校發展的文化行動綱領和文化興校之策